供应链金融,指围绕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信用为依托,以真实交易为背景,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一种金融服务。

据华创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达到14.42万亿元,2020年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27.01万亿元,整体增幅87.31%,供应链金融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不断渗透到金融市场,未来供应链金融业务将有望爆发,预计2021年有望突破35万亿。

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金融科技水平的提升,我国供应链金融已经逐步完成从1.04.0四个阶段的里程碑。



供应链金融1.0阶段:

1.0阶段就是所谓的线下“1+N”模式。即资金方或服务方基于核心企业1,针对中小企业N的融资模式,依靠大型企业的信用,向上下游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此阶段的融资数据相对分散,全过程线下处理,银行审批难风险大,导致企业获得融资的效率低。

供应链金融2.0阶段:

2.0阶段就是所谓的线上“1+N”模式。即系统直连资金方、服务方、核心企业和上下游的线上融资,利用供应链作为支撑点来带动资金流,让产业与金融结合更紧密。

此阶段的融资数据全面线上化,数据种类增加,银行尝试多元化,融资效率有所提升但仍难满足企业需求。

供应链金融3.0阶段:

3.0阶段就是所谓的平台化“N+1+N”模式。即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突破单个供应链的限制,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通过政企联盟与产融互联,重新融合多平台数据。

此阶段的融资数据出具规模,银行平台化,服务企业多,信息不透明,效率进一步提升,但仍难保证实时性。

供应链金融4.0阶段:

4.0阶段就是所谓的数字化“N×N”模式。即依托数字技术,发展为线上化、智能化的金融产业链,帮助商业银行解决了最根本的交易信用问题,打破了信息不对称和物理区域壁垒。

此阶段的融资数据全部标准化,银行全面线上化,支持实时审批,实时交易,企业快速获得融资且信息透明。

当前供应链金融被应用在汽车、外贸、医药、农业、大宗商品、批发零售等行业。

供应链金融的主要代表企业有:以“开发银行”为主的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以“垂直行业”为代表的创捷、怡亚通;以“外贸服务”为代表的一达通、东浩兰生;以“物流服务”为代表的顺丰速运、菜鸟;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针对中小企业的新型融资模式,可有效减少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主要分为: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资、预付账款融资。



1)应收账款融资

应收账款融资是指基于产业链中的上游企业(融资企业)为获取流动性资金,以其与下游企业(核心企业)签订的真实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向供应链企业(金融机构)申请以应收账款为还款来源的融资。

应收账款融资的业务模式为:



1步:产业链中的上下游企业签订采购协议形成应收账款后,约定融资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发货,核心企业在收到货物后按期付款;

2步:融资企业作为融资方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并将应收账款单据质押给金融机构;

3步:核心企业将应收账款相关的单据等证明材料交付金融机构,并作出支付账款或回购承诺;

4步:金融机构基于上下游企业之间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向融资企业提供信用贷款以缓解阶段性资金压力。

应收账款融资是金融企业合作最多的一种融资方式。应收账款融资主要有以下方式:直接保理融资、反向保理融资、保理池融资等。

2)存货融资

存货融资是指融资企业以贸易过程中货物进行质押,向资金提供企业即贷方出质,同时将质押物转交给具有合法保管存货资格的第三方仓库进行保管,以获得贷方贷款的业务活动,是物流企业参与下的动产质押业务。

存货融资的业务模式为:



1步:融资企业将货物以质押的形式存入仓库,第三方监管仓库对货物进行检验以保障自己的担保权益;

2步:供应链企业获得货物的担保权益后,向融资企业发放融资资金;

3步:融资企业销售货物给贸易商,第三方监管仓库将提货信息告知给供应链企业;

4步:贸易商支付相应货款至供应链企业在银行的专用账户,并将收款作为融资企业偿还贷款的本金及利息。

存货融资一般发生在从事大宗商品贸易且因现货库存占用大量流动资金的企业,企业会利用现有货物进行资金提前套现。存货融资主要有以下方式:静态抵质押融资、动态抵质押融资、仓单质押融资等。

3)预付账款融资

预付账款融资是指买方与卖方签订真实贸易合同产生的预付账款为基础,银行为买方提供的、以其销售收入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的短期融资业务。

预付账款融资的业务模式为:



1步:融资企业和核心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并协商由融资企业申请贷款,专门用于支付购货款项;

2步:融资企业凭购销合同向银行申请仓单质押贷款,向核心企业支付该项交易的货款;

3步:银行审查核心企业的资信状况和回购能力后,与核心企业签订回购及质量保证协议;

4步:银行与仓库监管方签订仓储监管协议,完成对货物的受托与委托管理。

5步:核心企业根据购销合同去发货,货物到达指定仓库后设定抵质押为代垫款的保证;

6步:银行获得货物的担保权益后,向融资企业发放融资资金;

7步:融资企业缴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银行告知仓储监管方可以释放相应金额的货物给融资企业;

8步:融资企业获得商品提货权,去仓库提取相应金额的货物;依次不断循环,直至保证金账户余额等于汇票金额,即融资企业将货物提完为止。

预付账款融资多用于采购阶段,核心是将预付账款作为融资资产,能够帮助企业解决采购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瓶颈问题。

预付账款融资主要有以下方式:先票/款后货融资、担保提货融资。

供应链金融是银行依托产业链上核心企业及其供应链场景,提供线上化金融产品或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

未来,将是数字化技术助推供应链金融的模式创新,在关键融资业务环节逐步场景化、生态化、线上化和数字化,帮助我们盘活企业授信,推动供应链上的普惠金融。

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融资方案和风控系统的建设:

三类融资方案的主体及痛点

供应链金融的实质是帮助企业盘活流动资产,即应收、预付和存货,相对应的,供应链融资方案有三类应收账款融资、预付款融资和存货融资。

在这三类融资方案中都涉及四个主体:卖方、执行方、买方、资金方(金融机构)和物流方,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下图中看到:



执行方类似于传统的托盘方,它与传统的托盘方不同:

一是参与贸易过程,分别与买方和卖方签署买卖合同;

二是执行方自有资金有限,需要借助外来资金投放到供应链金融服务中;

三是依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对交易货物进行物流监管。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资金的来源是资金方,执行公司一般由资金方指定,穿插在供应链链条中替资金方管控风险,或控货权,或控资金。

应收账款融资和存货融资都是卖方融资(上游融资),预付款融资是买方融资(下游融资)。三种融资方案解决了上下游融资客户的不同痛点。

应收账款融资:解决客户回款账期长,周转效率低的问题。

存货融资:解决客户积压库存,不能快速变现问题。

预付融资:解决客户资金不足,不能全款提货的问题。

三类融资方案的风险控制

三类融资方式都涉及了供应链管理的过程:发货、储运库存、交货和结算付款,不同的方案切入的时间点不同,操作的风险控制存在差异,参考下图来说明。

应收类:只涉及2个环节,交货和结算付款,不涉及前期的物流运输和仓储。在交货时,买方提供收货单据、货物品质单据,卖方的货权转化为应收债权转移给执行方,执行方付融资款给卖方。这类融资要保证买方企业的信誉高,提供的单据真实有效,且能在约定的周期内及时回款。

存货类:涉及三个环节,储运库存、交货和结算付款。卖方把货物送至执行方指定的第三方监管仓,执行方确认收货后付融资款给卖方。相比应收类,存货类需要解决仓储问题,还要解决货物的销售交付。这类融资要强化第三方监管,保证货物的安全性,控制跌价风险,买方能在约定的时间周期内把货买走。

预付类:涉及的环节最全。买方向执行方预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后,执行方付全款向卖方买货。拿到货后,执行方要监管货物的运输过程,若买方分批次提货,那还要监管货物的仓储。同样,此类融资,还要控制跌价风险;买方能在约定的时间周期内把货买走。

综上所述,融资方案涉及的环节越多,风险控制的点也会越多。针对不同的方案,要依据供应链过程,做好风险控制。从资金角度,会结合交易过程分期付融资款;从控货角度,必须付全款才能提货。执行公司还要控制跌价风险,若货物滞销,还要有货物处置能力。



平台对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四控”

若无平台,则信息不达,通过电话、邮件、微信,只能踩住某个时间段内的某件事情,不能整体上把控融资进度、供应链管理过程。现有的供应链金融平台都是从资金的角度切入,前端多个融资需求平台,后方连接多层级的资金平台。

笔者认为除了资金的角度,还要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搭建平台,做到对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控制,总结为四控:

控货:物流管理系统(订单、运输、仓储、加工、库存等);

控资金:资金管理系统(融资申请、授信、结算、放款、回款、利息计算等);

控交易:交易系统(客户管理、合同管理、账户体系等);

控风险:风控系统(从数据、应用、预测三方面对风险进行识别、预警和控制)。

成熟的风控模型

平台最难做的部分是风控系统,面临的问题是征信信息缺失、数据挖掘能力弱、模型评估能力弱,这是因为对客户的风险识别受制于有限的信息,过往的项目经验,客户自身的交易、经营数据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风险预警。而有些平台依赖于专家法模型,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容易受到评估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导致结果不够准确。

成熟的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包含三个层次:数据层、应用层、预测层。其中数据层包括风控主数据的获取、风险数据的拓展、数据的维护;应用层包括高效的在线审批、精准及时的事中风控;预测层是指利用先进的模型科学地处理和分析数据,帮助预测和决策。



完善的风险主数据管理使风控数据维度更完整全面、信息提取更高效,避免人为因素干扰,为风险建模打下坚实基础;基于IT系统的审批流程进一步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提升审批效率,而事中风险监控体系可以确保异常情况的及时处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量化风险模型帮助企业充分利用数据资产,预测风险,是金融风险定价的基础。

建立风控模型,可以从下面三个阶段入手,分步实现:



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价值在于监控供应链过程,抓住链条上关键节点,并能识别风险,对风险进行预警和控制,保证各方利益。